“一次辦”“就近辦”!煙臺基層政務服務能力再上新臺階

2023-11-16
來源:華東新聞中心

(香港衛視總臺11月16日)今天,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煙臺市“基層政務服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煙臺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隋玉娜,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張照軍,龍口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劉宏出席發布會。煙臺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新聞辦主任宮海濤主持新聞發布會。

近年,煙臺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著眼痛點堵點、聚焦效能提升、加速流程再造,穩步提升基層政務服務水平,助推煙臺全市基層政務服務能力再上新臺階,有力滿足企業群眾“一次辦”“就近辦”的需求。

構築基層政務服務“大框架” 健全基層政務服務體系

“一把尺子”明標貫標

把標準化作為衡量基層政務服務的規範標尺,製定發布《便民服務中心“紅壘十標”標準化規範》,明確煙臺全市基層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標準,確保煙臺全市157個鎮級便民服務中心、6477個村級便民服務站按照統一標準建設、統一標準運行。組織開展煙臺全市基層政務服務示範性場所建設工作,為辦事企業群眾提供“一門式”“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煙臺全市打造基層政務服務示範網點共計58家。

“一張清單”定標明責

把清單化管理作為夯實基層政務服務職能的重要抓手,印發了《關於公布煙臺市鎮村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的通知》,動態調整梳理基層政務服務事項,重點將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且適合在基層辦理的便民服務類事項納入清單,明確鎮級政務服務事項120項、村級政務服務事項32項,全面實現“一鎮(街)一村(居)一清單”。

“一體評價”提速增效

堅持把服務的評價權交給群眾,建立煙臺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機製,開通“政務服務網評價、現場評價、二維碼評價、‘一手通’app評價、自助終端評價、12345熱線評價、短信評價”等多種評價渠道,實現市、縣、鄉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窗口)的全面覆蓋。2023年以來,累計辦件178萬余件、評價數據176萬余條,政務服務總體滿意度達到99.99%以上。

夯實基層政務服務“落腳點” 暢通基層政務服務路徑

建立代辦製度 讓觸角“伸下去”

全面建立基層政務服務代辦製度。截至目前,煙臺全市鎮級便民服務中心開設代辦窗口309個,配備代辦員687名,村級建立代辦點6482個,配備代辦員13113名,努力實現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

明確基層需求 讓事項“沉下去”

對年辦件量排名前50的個人事項進行梳理匯總,在山東省率先編製了《政務服務下沈事項清單》,通過委托受理、授權辦理、幫辦代辦等方式,將《清單》中的事項集中下沈到便民服務中心、派出所和社會合作網點等基層政務服務場所辦理,更好滿足企業群眾就近辦事需求。

配備自助設備 讓服務“靠上去”

大力推進基層政務服務“自助辦”,加大自助服務終端的開發配備力度,推動集成式自助服務終端向村(社區)、園區、商場、樓宇和郵政、銀行、電信網點等場所部署。目前煙臺市便民服務中心已實現政務服務自助終端100%全覆蓋,實現了“醫保在職繳費證明”“個人社會保險查詢”“社會保障卡服務”等事項的快速查詢、自助打印、智能辦理。

拓寬基層政務服務“覆蓋面” 豐富袖珍政務大廳布局

巧借網點開展“業務合作”

與郵政、銀行簽署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郵政、銀行等社會網點“覆蓋城鄉、貼近群眾、硬件完善、服務優質”的優勢,全面深化政企合作,將“公司設立登記”“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參保繳費證明查詢打印”等政務服務事項拓展到社會網點,不斷豐富基層政務服務應用場景。此外,大膽探索“政務服務+醫療”“政務服務+商超”合作模式,組織協調煙臺市各區市,在醫院、衛生站、藥店等醫療機構開展“政務服務+醫療”合作;在人流量大、業務辦理需求多的商場、超市等商業綜合體開展“政務服務+商超”合作,推動“政務服務+”合作模式多點開花。截至目前,煙臺全市範圍內共合作建設銀行、郵政網點430個,醫療網點766個,商超網點81個,累計合作政務服務事項2000余項。

合理規劃進行“網點布設”

指導煙臺市芝罘區、萊山區、蓬萊區、龍口市等區市,在企業數量聚集、政務服務輻射面較大的城區地段,設立5家綜合性社會合作網點,選派政務服務工作骨幹進駐網點,現場辦理政務服務業務。截至目前,累計辦件1萬余件。

精準保障推進“園區服務”

大力推動政務服務向產業園區延伸,圍繞園區建設需求,量身打造政務服務園區工作站,實現園區事園區辦、“小站點”發揮“大效能”。比如,煙臺市牟平區搭建園區企業“驛辦之窗”工作站,為入駐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推動入駐園區企業快速落地、快速發展。煙臺市芝罘區依托產業園企業運營中心,為園區企業提供企業開辦、準營、運營、投資建設、變更、退出“全鏈條”精準服務。龍口市在功能園區設立政務服務驛站,將為企業服務的審批受理權限延伸到各功能園區,打造集咨詢答復、幫辦代辦、統一受理、跟蹤督辦、結果反饋和直通車服務為一體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煙臺市蓬萊區社會合作網點建設工作情況

為加強基層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建設標準化、規範化水平,煙臺市蓬萊區積極爭取“全省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規範化建設”攻關項目,堅持邊實踐邊總結,探索編製了《山東省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建設規範指引(2023年版)》,為山東全省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規範化建設提供了“煙臺方案”“煙臺智慧”。

攻關項目完成情況

2022年11月1日,山東省政管辦牽頭,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承擔了“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建設”攻關項目,在煙臺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指導下,煙臺市蓬萊區認真研究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充分借鑒外省市先進經驗,全面摸清山東省各地推行的不同模式和基礎做法,在此基礎上,起草了《山東省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建設規範指引(初稿)》。2023年4月,先行在煙臺市蓬萊區試點運行,根據試點情況調整完善。之後,山東省政管辦先後2次公開征求各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印發了《山東省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建設規範指引(2023年版)》,共6章22條,主要包括總則、網點設立、服務事項、服務內容、服務製度、附則等內容。

起草《規範指引》,主要堅持六條原則:堅持需求導向,從企業和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務求實效;堅持規範統一,統籌兼顧山東全省各地的社會合作網點建設;堅持系統觀念,註重各地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與社會合作網點之間的協同聯動;堅持優勢合作,提出要選擇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場所建設社會合作網點;堅持節約人力,要求不追求人員數量,主要由培訓後的原網點工作人員開展政務服務工作;堅持安全可控,樹牢社會合作網點的安全底線思維,統籌服務便利性和工作安全性。

健全完善規範指引

完成《規範指引(初稿)》編寫後,選擇功能性網點和綜合性網點各一個,開展試點運行,對《規範指引(初稿)》內容逐條進行驗證,反復修改完善。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行驗證,規範統一社會合作網點的服務行為、審批流程等,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群眾評價滿意度顯著提升,已經初步具備可復製可推廣性。為進一步深化政務服務便利度,根據《蓬萊區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提質擴面建設方案》要求,全面與銀行、醫院、商場、景區進行洽談,擴大“政務服務+”的合作範圍,嚴格要求推進社會合作網點的建設運行,經過5個多月的運行,全區42個社會合作網點標識統一、事項規範、運行高效、服務到位,綜合效率顯著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更加快捷,社會合作網點也收獲了一定的人流量和經濟效益,初步達到了互利共贏的目的。

政務服務初見成效

政務服務社會合作網點圍繞“1+2+N+X”的功能定位開展工作。其中:“1”是指以便民利企為核心,依托醫院、銀行等機構開展政務服務工作;“2”是指綜合性網點和功能性網點兩種模式開展政務服務工作,組織網點人員參與,配強政務服務工作人員;“N”是指依托轄區內銀行、社區、園區等企事業單位集中、商貿聚集、工業密集、人員集中等區域,實現多點布局,全面構建多元化便民服務平臺,將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X”是指結合實際,根據網點特色不斷擴充“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讓更多事項實現基層辦理。目前,已打造完成工商銀行網點1家,中國銀行網點1家,建設銀行網點3家,農業銀行網點3家,郵政銀行網點19家,商超網點1家,醫院網點13家,景區網點1家,煙臺市蓬萊區全區共建成42個社會合作網點,實現11個鎮街全覆蓋,擴大了政務服務窗口“覆蓋面”。累計辦件量達12000余件,群眾滿意度達100%。

龍口市社會合作網點建設工作情況

為滿足企業群眾“多點辦”“順便辦”“就近辦”的需求,龍口市持續優化整合基層服務資源,依托金融網點、商業綜合體和社會服務站點,融合發展“政務+”合作,實現了政府、社會網點和企業群眾的“多方共贏”。

深入調研 結合辦事需求確定事項和站點

研企業群眾辦事需求,了解社會站點資源分布,在此基礎上,對具有一定關聯性的高頻事項進行了梳理,將企業登記相關事項通過政銀合作,下沈到銀行網點;將核發《養犬登記證》、犬只免疫登記等事項下沈至寵物店;將機動車註冊登記與車輛購置稅申報等事項下沈至汽車4S店;將生育津貼支付、計劃生育醫療費支付、生育醫療費支付、產前檢查費支付整合為“領取生育保險待遇”一件事下沈至醫療機構;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和項目全生命周期在各功能園區、重點企業設置了政務服務“蜂巢驛站”。目前,龍口全市共有社會合作站點53個,秉承“一站點一特色”的原則,結合每個站點特色個性化梳理下沈事項、實行動態管理,切實打造起群眾身邊的“政務服務大廳”。

精細推進 針對服務內容抓好培訓和操作

針對梳理出的下沈辦理事項,根據日常辦理和群眾咨詢情況,組織各有關部門對辦事服務指南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對群眾不易理解、經常咨詢、容易出錯的地方,添加了註釋、提示或解釋說明,標註審查要點,便於群眾理解和操作,並通過文字、圖例、視頻等多種形式,形成更加簡明、易懂、實用的“白話辦事指南”,助力辦事群眾“一看就明白,一填就正確,一審就通過,一次就辦好”。同時,組織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對社會合作站點的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現場指導站點人員進行線上業務的實際操作,詳細解答各站點在政策、業務辦理等方面的疑惑,有效提升了社會合作工作站點的業務水平。

強化支撐 聚焦服務提升做好幫辦和指導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群眾,強化對社會合作站點的業務指導,開發“龍e辦·雲端助理”系統,綜合運用音視頻通話、人工智能、身份認證、電子簽名等技術,集合“雲咨詢”“雲幫辦”“雲聯審”“雲勘驗”等多種功能,以線上“問+幫+辦”一體化構建“常規問題智能答、個性問題專家答、業務事項視頻辦”三級服務網絡,形成事項咨詢辦理、現場勘驗、部門會商、評價反饋的服務閉環。對辦理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企業群眾可在社會站點,直接通過手機連線工作人員,進行問題解答、演示等,在遠程指導下完成在線辦理,“一對一”視頻幫辦服務,有效提升群眾辦事的體驗,可推進“線下一窗”與“雲上綜窗”的有機結合,為群眾“就近辦事”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香港衛視總臺記者 蔣翊冉 煙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