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水患難題 焦集村走上蛻變之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大橋街道焦集村(下)

2022-10-21
來源:華東新聞中心

焦集村位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大橋街道,如今,擺脫了水患、交通不暢等因素困擾的焦集村,正腳步穩健地在致富之路上大步向前。




焦集村的文化瑰寶

打夯號子是焦集村一直以來廣泛流傳的一種特色號子,在過去缺少機械設備的年代,人們在建造房子或壘墻時,為了使房屋或墻壁更加牢固,需要靠人力把地基夯實,打地基的工具便叫做“夯”。打夯號子其實就是一種勞動號子,由領夯者以活潑、幽默、詼諧、風趣的語言唱出,領夯員一般由口齒伶俐、能隨機應變的人擔任。激越時,號聲粗曠豪邁、堅定有力;沈郁時,號聲瀟灑舒緩、委婉回腸。打夯號子這種質樸而生動的表演藝術形式,產生於勞動人民的勞作過程中,真實地反映勞動狀況和勞動者精神面貌。打夯號子的音樂抒發了勞動者的感情,表現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將人民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焦集村的打夯隊還登上了第七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的舞臺,成員們用激昂的“勞動者之歌”震撼了在場所有觀眾,更是獲得了觀眾朋友的熱烈掌聲,打夯號子這一傳統而經典的藝術形式,反映了勞動人民面對困難時的樂觀積極心態,充分體現了廣大農民勞動者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和精神文化生活,是焦集村獨特而寶貴的文化財富。


1_副本.png


焦集村的甜水井

在焦集村正北面的樹林裏有一口古井,村裏的老人都對這口井有著頗為深厚的感情,從村民那我們得知,焦集村北面的這口井其實是大井套小井,“上面是一個粗筒子的大井,下面是最初的小井”。原來是某一年黃河發大水吞沒了小井,周圍地勢也被整體擡高,水退後人們便按照原本的高度,在小井上方的位置重新打了一口大井。在焦集村喝上自來水之前,村民們大多是靠這口井來滿足日常生活的用水需求,“這口井裏的水還是比較好喝的,周圍其他井裏的水,大多都鹹味偏重,只有這口井裏是甜水,並且燒開後的水銹很少”。80年代末,焦集村的自來水普及後,這口井漸漸退出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但井還一直保留在村北頭,“現在過年的時候,我們還會從井裏打水喝”。

丁文濤說,過去村子離黃河較近,汛期擔驚受怕那是不可避免的,“嚴重的時候一天水位能上漲幾十公分”。王玉勝也說:“到了黃河水泛濫的地步,大家就顧不上再分你我,執勤巡邏的二三十個人直接就在辦公室裏睡了,整夜不回家,只要上面一來通知,大家就立刻趕到現場”。後來焦集村建起了社教大橋,黃河附近的交通也愈加便利,丁文濤記得自己小時候經常去市裏玩,“那時候也就十多歲吧,經常坐輪渡過河”,後來黃河逐步有了浮橋,現在又有了隧道,王玉勝說:“你走大橋、走渡口都行,過河就不用再坐船了,也不用一大早排隊了”。不斷完善的基礎交通和不間斷的河道治理,讓村民們徹底擺脫了黃河帶來的困擾,也為焦集村的蛻變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3_副本.png


焦集村的煥然一新

近幾年,隨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不斷發展,焦集村很大一部分土地被集中征收,村民們也經歷了異地搬遷,從丁文濤那我們得知,搬遷的小區基本建設完畢,樓群已經起來了。他還告訴我們:我們焦集村、包括周邊的村子,雖然拆遷了,但村委會都還保留著,因為村民們有時要繳費、處理事務等,還需要到村委會處理,所以大橋街道政府要求村委會每天都要有值班人員。離開了自己土生土長的村子,總有一股思念之情縈繞在村民們心間,王玉勝還記得:剛開始拆遷大家都很別扭,覺得自己去了別人地方,老鄰居們也不能在一起了,現在距離焦集村搬遷已有近兩年時間,村民們也都漸漸適應了新的生活。我們最懷念的還是村裏的老井、老宅子,年輕人可能感受不深,但像我們上了年紀的老人,三天兩頭地想回到原來的村子瞧瞧,不僅要看看自己過去的院子,還要到自家祖墳上去轉轉。村民們之間深厚的情誼,使大家在搬遷後反而比住在一起時更親切了,只要我們見到面,怎麽也要坐下來一塊說說話,甚至要一塊喝兩杯酒

對於王玉勝來說,最令他最高興的,是村裏建起蔬菜大棚之後,村民們的收入比之前提高了不少。剛開始搞大棚種植的時候政府有相應的扶持政策,不僅減免土地租賃費用,還有資金獎勵。此外,他還提到搬遷時國家給予了相應補償,這讓村民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存款,我們平時的收入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政府給的補償款就可以存下來。焦集村的現代化之路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王玉勝印象最深的就是村裏路面不斷修整,綠化也不斷提升,之前根本沒有人專門管理這些,道路也不那麽順暢,現在經過慢慢整改變得暢通、方便了很多

丁文濤感慨道,現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科技發達了,很多機械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效率不知道比過去翻了多少倍,生活更方便了。除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健全完善的各項法律政策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輝普照到了每位村民身上,國家強大了,老百姓就能跟著沾光,我們現在很滿足。從過去的吃飽穿暖,到現在走向小康,家家戶戶有小汽車,收入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步比一步更強了。物質生活有了保障,村民們的精神文明也在逐步提升,丁文濤告訴我們這幾年村裏開展了集中教育,讓大家有了更多的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機會,村民們在思想道德覺悟、文化知識等各個方面都有所進步

對於焦集村村民來說,現代化之路不僅是更寬闊的道路、更堅固的樓房、更鼓的“錢袋子”,還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是對幸福明天的期盼。古老卻充滿活力的焦集村,正在通往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蛻變之路上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