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风雨飘摇 五十载光辉岁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孙大村

2022-08-11
來源:华东新闻中心

孙大村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崔寨街道,村如其名,孙大村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村。孙大村的前党支部书记孙修枢今年已经82岁高龄,从1971年上任到2021年退休,孙修枢在任的50年里,孙大村发生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变。




人才济济 孙氏家祠历久弥坚

孙大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记载,明永乐年间,孙大村先人从河北枣强迁居历城县孙家镇,约在清初,孙家镇村名改为孙大庄,“属历城县正北乡北会清二里,为集市所在地”。

历史悠久的孙大村里藏着一座祠堂——孙氏家祠,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家祠距今已有300多年,它坐落于孙大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小院内,祠堂坐北朝南,不仅有正房和东西偏房,前面还带有回廊。饱经风霜的祠堂早已丢失了细节,只能看出屋脊之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样式,祠堂的正房和东西偏房的四檐角都具有精美的砖雕,砖雕多为麒麟、梅花、喜鹊等瑞祥图案。祠堂回廊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两块大石碑,因遭到人为破坏,石碑上的文字大多模糊不清,只能隐约辨认出“康熙八年,岁赐”的字迹。


2_副本.png


在村民眼中,孙氏家祠是祖先们留下的足迹,是村庄百年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孙大村的根与本。提起孙氏家祠,前党支部书记孙修枢很是自豪,“只要这个家祠能够保留下来,我们村就打算拿出预算对它进行修缮和扩大”。孙氏家祠虽已历经了300多年的沧桑巨变,但它在村民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却是历久弥坚,孙修枢告诉我们:“孙氏在我们村里一共有四个分支,每到过年时,各个分支的后代就会来家祠里磕头拜年,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

从明永乐年间就开始形成的孙大庄家族,在历史上可谓名人辈出。据《孙氏族谱》记载:“五世祖孙著官至兵马指挥使。八世祖孙止孝,历任直隶永平府龙卢县知县、户部郎、密云兵备道参议。九世祖孙建宗,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左布政使、太仆寺卿。十一世祖孙续祖,历任南乐知县、满城知县。孙光祀考中进士,官至光禄大夫、兵部右侍郎,为平定三藩之乱立有大功”。人才济济的孙氏家族,对整个明清时期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孙止孝、孙建宗父子进士更是远近闻名,皇帝还曾御赐他们家一块匾,上书:“父子同堂七登科,一氏祖孙三进士”。

孙氏家族先贤们的伟大事迹,激励着孙氏后代像前辈们一样用自己的天赋和勤勉,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建设中贡献出“孙氏力量”,也在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中留下属于孙大村独特笔迹。

以菜致富 党支部书记闯出新天地

孙大村的前任党支部书记孙修枢今年82岁,已到耄耋之年的他却依旧清楚地记得一个日期——1971年5月9日,这是孙修枢入党的日期,也是从这一天起,他正式担任起孙大村党支部书记一职。1962年的孙修枢还是一名人民教师,这一年他和往常一样放假回村,回到孙大村后孙修枢却发现,由于贫困加上粮食产量极低,村里很多年轻人被迫外出谋生,留在村里的村民只能靠着几分薄田为生。那时,刚刚结婚的孙修枢因为放心不下家里和村子,毅然决定放弃教师公职,返回家乡建设孙大村。


5_副本.png


1968年孙大村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孙修枢在其中担任常委,这使他进一步认清了村子的现状。孙大村虽然有4000多亩土地,但大多都是透水透气性差、活性低的白土地,很难种植麦子等对土壤要求较高的细粮,只能种植地瓜、高粱等粗粮。孙大村不仅经济落后,还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我们是个大村,村里有20多个不同的姓氏,所以那时候派系、家族十分混乱,经常有人打架闹事”。孙修枢认为,这些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生活水平低、经济落后而造成的,“特别是吃供应粮的特殊时期,村民们可没少为分配问题闹过矛盾”。

就是从这时起,孙修枢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想要彻底改变孙大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想要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1971年5月9日,孙修枢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也立刻被任命为孙大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孙大村贫穷且混乱,孙修枢深知想要改变村子的现状绝非易事,也一度产生畏难情绪,但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带领全村不断前进。

1975年,整个孙大村开始了农田建设工程,深翻、平整土地,兴修水利,这一系列改造彻底改变了村里土地贫瘠的窘状,孙修枢骄傲地说:“那时候开始,我们村里的粮食产量就逐年上涨,从来没有减产的时候”。孙书记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在他的努力和村民及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孙大村先后修建了总长2294米的环村柏油路、3300米的村北水泥路和800米的村东水泥路,这些路将村子和外界连通在一起,为村民们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孙大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起土地和交通资源上的优势,将蔬菜大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村里的大棚迅速发展到350个左右,蔬菜种植面积60多公顷,为全村户均增收万余元。

2021年,孙修枢退休了,他在任期间为村民办实事数不胜数,1992年修建村级档案室,其中的文书档案成为了解决群众纠纷、年龄不实等问题的有力凭证,维护了全村的和谐稳定;2005年孙大村投资45万元,修建了800平方米的村政务经贸综合楼,成立了济北孙大超市和济北孙大农用物资中心;2008年改造村庄低压电网、建农业低压线路,1300米农业低压线路的架设彻底解决了群众的用电难问题;2016年兴建了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省级规范幼儿园,并特聘北京教育团队担任运营管理。

孙修枢用50年的青春与奋斗为原本荒芜贫瘠的孙大村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真正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孙大村的50年是艰辛与荣光并存的50年,是奋斗与光辉同在的50年,1986年起,孙大村经过连续3年的验收,获得了“文明村”的称号,这个称号也一直保持到现在。此外,孙大村还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济南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济阳县小康建设先进村”等80多项荣誉称号。孙修枢本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还连续六年被选为市优秀人大代表。


4_副本.png

一心为民 接过新时代接力棒

2021年,原任计生主任的刘序美从退休的老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当选为新的党支部书记。刘序美嫁到孙大村已有30多年,作为一名乡医,在2014年担任计生主任前,她有29年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在这近30年的从医生涯中,刘序美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给一个发热的小孩看病,测体温时病人忽然因高烧休克了,刘序美强忍心中焦急,为孩子做了急救措施后送去了医院,她陪患者一家挂号、看急诊、输液,等到晚上八九点钟,孩子的体温终于下降到了正常温度,她才真正放心下来。刘序美总结:“干我这个活,一般就是给病人看个头疼脑热,还有就是给老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人定期体检”。

刘序美说,自己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对孙大村幼儿园进行拆迁。说起这个幼儿园,村民们对它有着很深厚的感情,2016年,在老书记孙修枢的努力下,村委会出资建起了幼儿园,庞大的占地面积和规范化的管理让村里孩子也享受到了大城市的教育氛围。而近几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落成,为孙大村带来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兴起,幼儿园便成了施工进程的阻碍。在街道领导的协商帮助下,孙大村幼儿园被拆除了,亲眼看着幼儿园建起来的刘序美,在幼儿园被拆除的那一刻不禁湿了眼眶。

百姓们回迁后,刘序美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孙大村一直有扭秧歌的传统,“从正月十二、三就开始排练,到了正月十五就围着村子表演,大家都很高兴,也很喜欢”。现在百姓生活好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自然也不断提高,为了切实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孙大村正在修建图书馆,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健身场地,并将广场舞作为一项定期举办的日常娱乐活动。

对于刘序美来说,老书记是值得她一生学习的榜样,她也想成为一个像孙修枢那样一心为民的好书记,不仅能为村民们排忧解难,还要抓紧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政策红利优势,带领孙大村走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